1)第215章 不许他们在一个赛道上跑_重生四合院,开局是八十年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215章不许他们在一个赛道上跑

  曹志强敢对俩人这么说,自然不是胡吹大气,而是真的很有底气。

  原因就在于,曹志强不是从底层做起,然后再慢慢往上爬,而是先找了大领导那种顶级大佬,然后再利用这种大佬的关系,狐假虎威的搞出一个出版社。

  这种高屋建瓴的方式,本就跟一般老百姓的小打小闹不一样,哪怕庙再小,那也是有后台的。

  更别说,红光出版社作为红光机械厂的下属单位,背靠红光机械厂这种大国企,本就是一个国营单位。

  在这个时期,只要是国营单位,通常很难被一般的基层人员刁难。

  实际上,搞了这么久,尤其是跟出版局的局长等领导接触过之后,曹志强也不再是原先那个啥都不懂的新嫩小白了。

  至少对出版业,他是有了一定了解的。

  其实在这个时期,像出版社这样的单位,本质上跟一个工厂没啥区别。

  只不过普通工厂是生产工业品,而出版社呢,则是生产文化产品,比如图书音像制品。

  换言之,出版社其实是一个生产单位,只是生产的是文化产品罢了。

  与此同时,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,出版社不光是一个生产单位,其实还是一个发行单位。

  这就意味着,出版社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,比如自己制作的图书音像制品,也可以自行售卖,不用非得卖给新华书店。

  只是相对来讲,新华书店的发行渠道更广,所以一般都会直接把书卖给新华书店,让新华书店代为销售。

  毕竟对于普通人来讲,他们不会去一家出版社买书,都是去当地新华书店买书。

  然而,如果有一些私人想要绕过新华书店,直接跟出版社买书,那也没啥问题。

  只要出版社的售价不超过定价,就不存在倒卖问题。

  反倒是新华书店这里,要是一直通过新华书店大量出货,问题很多。

  首先就是性价比问题。

  如果一直通过新华书店出货,那曹志强的出版社赚的就少。

  毕竟他是先把货卖给新华书店,新华书店再大批量的卖给其他读者跟二道贩子。

  这样的话,货卖的再多,曹志强也只能是每本书卖五元钱。

  可要是让那些二道贩子来他出版社买,那他一本书就能卖八元钱,比卖给出版社还多三元钱,何乐而不为?

  其次,是口碑问题。

  过度的饥饿营销,一直买不到货,也会惹恼普通读者,进而造成口碑下滑的。

  虽然曹志强的备货量很多,但问题在于,新华书店是国营单位。

  国营单位的性质,就是一本书卖的好或者不好,那利润都是要上缴的,新华书店的普通职工没啥好处。

  这样一来,新华书店的员工自然不乐意补货。

  因为此时新华书店的每家店铺,每天上货多少,都是计划好的。

  比如新华书店的一个

  请收藏:https://m.vvbqg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