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351章 无论什么时候,人才都是最稀缺的宝_重生四合院,开局是八十年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351章无论什么时候,人才都是最稀缺的宝贝

  “真的吗,真的可以让我在这实习?我没听错?”

  面对徐静理的惊喜,曹志强只是淡定的点点头:“是的,你没听错,你可以在我这里实习。

  而且你大学毕业后,要是愿意来这里的话,我们可以提前跟伱们学校接洽一下,让你毕业后分配来这里工作。”

  是的,此时的大学生分配工作,根本不能自主择业,只能服从国家分配,或者说是学校分配,叫做统包统分。

  换言之,只要考上大学,根本就不用担心就业问题,因为你只要上了大学,能够顺利毕业,毕业后必然给你分一个工作。

  一般来讲,大学生毕业后,都是根据你学校的好坏,你所学的专业,你在校的成绩好坏这几个因素来分配单位。

  除此之外,你在校的积极程度,比如是不是学生会干部,是不是班干部,是不是入党积极分子等因素,也会当做工作分配考量。

  这种大学生统包统分的制度,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才发生改变,开始了双向选择跟自主择业。

  应该说,这种统包统分的制度,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讲都是好事儿,毕竟他们不用担心工作分配问题,上了大学就等于吃上铁饭碗,而且一毕业就有干部身份,一毕业就可以去国企跟机关事业单位。

  然而,任何时代的任何一个制度,都不会让所有人满意。

  就好比徐静理,她就是对这个分配制度不满意的人之一。

  徐静理之所以不满意,主要就是她的专业跟自己的兴趣喜好相冲突的问题。

  因为徐静理读的是师范大学,这种大学此时主要就是培养老师的,因此上这种大学呢,可以免学费。

  再加上徐静理学的是中文系专业,所以如无意外,她毕业后,就要被分配去某个学校当老师。

  由于徐静理是大学本科,她毕业后大概率是被分去当高中语文老师。

  可问题是,京城市中心的各大中学呢,老师的名额早就满了,根本吸收不了太多新老师。

  而且以京城市中心各大学校的地位,他们就算要应届毕业生去当老师,也只会要那些学习成绩前几名的去。

  徐静理虽然学习成绩不错,但还做不到班级前几名的地步。

  所以啊,徐静理大概率,是毕业后继续去她实习的那所郊区中学当老师。

  其实那所中学呢,地处京城所辖的昌平县,是一个县中学。

  虽然是在昌平县,但以曹志强的眼光看,那所县中学其实也就刚出五环,还在六环之内,这算不上多远。

  可在这个出了二环就是郊区的时代,五环之外六环以内的地方,那就跟出了京城差不多了。

  此时县城中学的教学环境,跟京城可没法比,这让从小在京城富裕人家长大的徐静理,感觉非常不适。

  说白了,就是吃不了苦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vvbqg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